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章 人在大明放贷款  (第2/2页)
    这是有几个脑袋可以砍啊?    但叶云丝毫不慌,有系统傍身的他,这些只是小事。    要是没点本事还敢过来开高利贷?    说实话,就算是叫朱元璋给自己点个华子,都估计不是什么难事。    “不过国库里面好像没有2.5个亿啊,什么狗屁国库,还没自己的钱庄钱多。”    这是国库够不够的问题吗?侍女惊掉的下巴。    “有点担心朱元璋那小子跑路,我还是赶快去催收吧。”    “公子?”侍女忍不住出声,感情这位是真的要收皇帝的钱啊!    看到侍女的那一刻,叶云点头道。    “对了,小田,带上卷尺还有天平,我听说他皇宫挺大的,应该值不少钱。”    .......    .......    皇宫内。    朱元璋刚训斥完这群吃里扒外的大臣,刚想发布几条苛政砍了这群贪官。    但是今天,他右眼皮直跳,于是就打消了这个想法。    联想到多年以前,一个曾经对他恩同再造的公子,曾经告诉他一句话。    左眼跳财,右眼跳灾。    虽然不知道其中原理,可这名年轻公子说的每一句话,他都如座右铭一样铭刻在骨子里。    如果不是这位奇人,这明朝的皇帝,哪轮得到他朱元璋来坐?    “陛下!我军进攻至开平!但久攻不下!”    朱元璋一瞪眼:“开平之战,那些流窜之辈岂是我大明精兵的对手?给我在这个月内攻下!将他们统统斩杀!”    “传咱家口谕!八百里加急,令徐达将军携精兵十万,速去支援!”    “二十万大军开通粮道,先行防守!”    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是自古以来最重要的道理。    就在朱元璋认为开平之战战局已定时。    就在这时,门外忽然大喊。    “且慢!我觉得这样不妥!”    “谁?”    一旁的哨兵,顿时大怒:“好大的胆子!皇帝的金口玉言你敢不从?”    几名侍卫马上把叶云包围柱。    朱元璋刚想发怒时,却看到了来人是谁,当即脸色大变。    是你!    眼前这人是当年助他成就这番伟业的恩公!    在他还是小乞丐,快饿死的时候,叶云曾给了他一口饭吃。    在他揭竿而起的时候,连军饷都是跟叶云借的。    同时,叶云还让他找三个人,找齐了这三个人,大业可成。    徐达!    常遇春!    李文忠!    这种大恩大德。    化成灰朱元璋都认得!    “放!快点给咱家放了!”朱元璋惊怒,忙是挥手说道。    生怕左右怠慢了恩公。    自从揭竿起义至今,叶云是他朝思暮想之人,可他寻遍了北京城,都没能找到叶云的蛛丝马迹,倒是叶家的商行遍布天下!他曾几次三番差禁卫军上门,请叶云来皇宫一叙……    1    结果禁卫军却被叶家扫地的老头打了出来,还口口声声说叶公子最近不接见任何客人……    叶云一笑,来到朱元璋身边。    “叶公子!咱家找你找得好苦啊!”    朱元璋是个粗人,见到叶云后也不端着,上去便和他勾肩搭背。    这一幕,看得叶云身后的随从吓得坐立难安,就连一旁的侍卫,也瞠目结舌。    眼前这个年轻男子,究竟是何人?就连皇帝老子都尊称他一声公子?    “二十年了!叶公子的容貌,竟是丝毫未变!果然是奇人!”    “只是你刚才说……如此不妥,敢问叶公子,不妥在何处?”    叶云摆弄几下袖口,突然掏出一个圆形的木球。    仔细看去,木球之上,竟勾勒出各类线条,山川,河流,平原,盆地一应俱全。    1    “开平位处江南,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,此处多年丰收,叛军郭达在此佣兵多年,粮草储备充足,而我大明朝刚建国,百废待兴,实在不能一站,在粮草补给上,便输了一筹。”    朱元璋眉头一皱,叶云说的都是实情。    “其次,开平四面环水,陆路仅有一条,而我军全是旱鸭子,到了江南不通水性,战斗力极差,哪怕过去百万大军,也不敌对方三千水军,兵者,以不战为高,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。”    听着叶云侃侃而谈,这些都说进了朱元璋的心窝子里。    “可是叶公子,郭达叛军近日躁动不安,不断挑衅大明边疆,咱家……实在忍不了了啊!”    突然,叶云指着木球上的一处凸起:“听说过水淹七军吗?”    顺着手指的地方看去,这是江南最近的一处高山,名曰琼岭,江南便是因为这处高山的流水,养活了江南三十万百姓。    “琼岭东侧,派兵三千,不分昼夜赶工,最快五日,在这里开一个直径百丈的豁口,不出两日,江南的水位至少上涨两米,郭达叛军的粮仓到时候全都得养鱼,所有军营被水淹没,届时不用精兵十万,仅需五千人,便可收复失地!”    妙啊!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